听!海“枯”的声音

随着伏季休渔期结束,我国各大沿海地区的渔民们也开始活跃起来,上千艘渔船千帆竞渡颇为壮观。只见他们一个个乐不可支,立刻投入新一轮的收获征程,同样热爱海鲜的吃友们也挽起袖子,撸起胳膊等待美味的到来。

 

面临消失的美味

海鲜营养丰富,肉质鲜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对进口海鲜的需求量达760万吨,预计在2020年将超过1000万吨。随着人们对海鲜的需求量增大,渔业资源匮乏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威胁也同样亮起红灯!人们曾认为这浩瀚的海洋恢复力极强,人类的食用和索取不会对海洋资源造成影响,而渔业资源亦不会枯竭。但现在,由于海洋污染严重、鱼类栖息地破坏、等人为因素的破坏,已使得渔业资源持续匮乏。在各项破坏海洋生物的人为因素中,又以过度捕捞最为严重。如不采取措施,恐怕在不久的将来将再无“海味”。 

(图片设计来自海洋王国)

 

休渔复育,刻不容缓

    面对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现状,政府提出了在海洋保护区设立休渔期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限渔及复育资源的方法。那么何为休渔期?又为何限渔呢?休渔期的设立是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达到海洋生态的平衡。每年休渔期间,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有资料显示,过渡捕捞使得全球超过90%的海洋鱼类资源已被过度捕捞或处在过渡捕捞的边缘,成年南方蓝鳍金枪鱼数目减少约94.5%。因为一些破坏性捕捞海鲜的方式,过去30多年中国沿海珊瑚面积减少约80%。面对这样触目惊心的数据,休渔复育,刻不容缓!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自我国实施休渔期之后,大大地缓解了过度捕捞对渔业造成的压力,同时也遏制了渔业资源枯竭的进程。

吃对海鲜,年年有“鱼”

    虽然休渔复育一定程度缓解了当前渔业资源枯竭的现象,可单单这样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从自身行动扭转渔业资源枯竭的现状,不盲目选择海鲜,食用环保可持续海鲜。人们盲目食用海鲜不仅会破坏海洋资源,同时也不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一些生长缓慢的大型鱼类,或处于食物链顶端寿命长的鱼类,它们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保障海洋资源,让人们吃得更健康,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把超过70种常见的海鲜品种,分为三个类别:绿色(美味畅行)、黄色(三思而行)、红色(拒食有理),这三种等级并不是单纯依据鱼类数量多少来区分,一些生物特征脆弱,依靠破环性的捕捞方式捕捞到的物种同样都是不赞成食用的。可能您在餐桌上的一小口,就推动了这一濒危物种加快灭绝的步伐,我们多花一些时间了解或者在购买海鲜时选择有认证标识的海鲜,吃对海鲜,这样才能够年年有“鱼”。

    有人预言,现如今全球超过90%的海洋鱼类资源已被过度捕捞或处在过渡捕捞的边缘,如果再这样肆意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人们将会在2048年便不会再吃到野生鱼类。过度捕捞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普遍关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选择食用可持续海鲜也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同。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行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让海洋濒危动物能够和陆地上的野生动物一样受到重视和保护。

(文:安俣儒/编辑:唐远君)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有更好的体验,请将浏览器更新至最新版本!

顶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