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love panda 我为熊猫种棵竹”公益活动开启

大熊猫,作为我国特有物种,已在地球上延续了数百万年。相比人类的十几万年历史,大熊猫是不折不扣的“活化石”。它们主要的栖息地除了四川,还有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别看现在大熊猫生活得悠然自得,它们的火种能够延续到今天,确属不易。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由于气候变化、竹子开花、栖息地破碎化等原因,大熊猫生存环境愈发恶劣,一度处于饥荒状态,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30多年前,全球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仅有800余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列入全球濒危野生物种。好在,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先后建立了67个大熊猫保护区,诞生数个大熊猫科学繁育基地,包括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都江堰大熊猫繁育基地、秦岭大熊猫繁育基地、广州大熊猫繁育基地和上海大熊猫繁育基地等,让民众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和接触大熊猫。

2008年由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成立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广东基地。同年5月,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第一时间向四川汶川捐助1000万元,支持地震灾区重建和大熊猫保护工作,并爱心领养五只灾区大熊猫。2013-2016年长隆实现连续四年繁殖大熊猫4胎7仔,并于2014年成功繁殖成活世界首例大熊猫三胞胎,创造了人工繁育大熊猫的奇迹。2019年9月30日,长隆大熊猫“国庆”出生,恰逢举国欢庆新中国70周年华诞。长隆大熊猫研究和实践成果为该物种在亚热带地区迁地保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如今,我国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自然等措施,使得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恢复到了1800余只。

 

除了繁衍的栖息地,日常的用餐也是同样重要,众所周知,竹子是国宝大熊猫最钟情的美食。大熊猫这一稀有物种之所以能从濒危边缘得以挽救,如今可以自由生活在自己的“乐园”,离不开社会各界对大熊猫生境和野生竹子的悉心呵护和培育。

大熊猫最喜欢吃的是什么竹?广义来说就是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自由采食和人工喂食、并且大熊猫也愿意取食的竹类植物,简单来讲,就是被大熊猫视为“终极美味”,它们自己会主动选择,也能接受我们喂食的竹子。

到目前为止,可归为大熊猫主食竹的竹类植物总共有16属106种和19个种下分类群(含1变种、18栽培品种),也就是有125种,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方竹、苦竹和罗汉竹等。可见,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为了给大熊猫找吃的,精确细分了这么多类别,真的是煞费苦心。

圈养条件下主要以砍伐野外自然生长竹子供大熊猫食用。野生竹群既是大熊猫的食物来源,又是大熊猫重要的栖息地。随着国家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野生竹群大多被保护起来,不再砍伐食用,人工种植的大熊猫主食竹的面积也非常小,通过社会采购所获取的大熊猫主食竹,已经无法满足圈养大熊猫的食用需求。对于大熊猫来说,为了不使它们内部产生“食物困扰”,我们也需要适当地人工种植大熊猫主食竹来补充其主要食物来源。所以,为了让大熊猫吃得更舒心自在,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助力种植大熊猫主食竹。

 

7月15日,由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主办,全国各大熊猫繁育基地共同参与的“我为熊猫种棵竹”公益活动,即将正式开启。此次活动,通过联动北京、成都、青岛、上海、武汉、广州、香港、澳门等城市的学校和媒体,以及各领域博主,携手呼吁关注保护大熊猫的公益人士开展募捐活动,然后选择在四川、陕西、甘肃大熊猫国家公园和保护地附近,建立一批大熊猫主食竹繁育基地,唤起大众内心的社会责任感,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达到保护野生竹类植物种群的目的,同时又为圈养大熊猫提供可持续的食用竹资源。

届时,“我为熊猫种棵竹”公益活动开启的助力仪式,落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观察抖音平台”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抖音平台”将进行全程直播。

 

“我为熊猫种棵竹”公益活动鼓励学生们加入《青少年自然保护计划》,参与学生可以通过线上海报传播、短视频拍摄、线下公益宣讲和公益日记等自己喜欢的形式为活动发声,带动捐赠。

组团人数的前1000名,还可获得由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颁发的公益证书,为自己扬帆起航的精彩人生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为熊猫种棵竹”公益活动已正式启动,和长隆一起共同守护绿水青山。我们不仅是种一棵竹,更是关爱大熊猫的未来,关爱野生动植物保护,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这个地球,爱得一样深沉。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有更好的体验,请将浏览器更新至最新版本!

顶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