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生物特征
• 中国大鲵是体型最大的蝾螈目动物,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1] [3]。
• 最长可达180厘米,体重50千克,但目前发现的个体都相对较小。平均体重20-30千克,体长约115厘米[1] [5]。
• 体色通常是深棕色,具有不规则散布的杂色斑点,也有褐色、深红色或黑色。白化体为白色或橙色。大鲵的皮肤能产生一种白色的粘性分泌物,用来抵御捕食者[2]。
• 中国大鲵是水生生物,但没有鳃和鳞片,有光滑的皮肤。通过其皱巴巴的,具有渗透性的皮肤来吸收氧气[1]。
• 皮肤黑且有褶皱,头大而扁平宽阔,头背部有极小的鼻孔和眼,没有眼睑,嘴裂很宽,头部和颈部有一对瘤状突起[2]。
• 四肢很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有蹼。
• 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6]。
明显的肤褶&细小的牙齿
食物
• 以鱼、小蝾螈、蠕虫、昆虫、小龙虾和蜗牛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会在猎物游过时侧头咬住[1]。
分布
• 中国大鲵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支流中[1]。
分布图
栖息地
• 大鲵出没在山间溪流中,主要生活在凉爽、没有污染、湍急而溶氧丰富的水流中。它们的栖息环境还要包括岩石、堤岸旁的洞穴、岩石裂缝等能用于隐蔽的结构[4]。
• 生存水温因季节而异,低纬度地区一般为10-25℃(50至77 °f),高纬度地区为3-20℃(37至68 °f)[2]。
繁殖
• 繁殖期是从8月底到9月份,数百只中国大鲵聚集在有洞穴的区域进行产卵[1]。
• 雄性会占据并守卫繁殖用的洞穴,期间攻击性很强[1]。
• 雌性进入洞穴,产下400-500枚如串珠般相连的卵,之后会立即离开。卵由雄性大鲵守护8-15周,于早春季节孵化[1] [3]。
• 幼鲵孵化后只有3cm长,但与成体外形基本相同。幼体有鳃,但很快就会消失[1]。
• 5-6岁、体长约为40-50cm时达到性成熟[2]。
串珠般相连的卵 正在孵化的幼鲵
刚孵化出的幼鲵有鳃的幼体
行为
• 中国大鲵一般在晚上活跃,它的视力很差,主要依靠身体上贯穿头尾的一种特殊的感受节点(侧线)来感知周围变化,这种感觉系统可以感受到很微小的震动 [1]。
身体侧线
• 大部分中国大鲵在高于20℃的水温下会停止进食,28℃以上会完全停止进食行为,温度高于35℃对它们来说是致命的[2]。
• 大鲵以其独特的叫声而闻名,它们会发出轻柔的好似婴儿哭声一般的叫声,因此也叫做“娃娃鱼”[2]。
寿命
• 中国大鲵的最长寿命目前尚不明晰,根据人工饲养的个体推测至少有60岁;部分野生大鲵的体型显示它们已经活了30年以上[2][4]。
保护现状
•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为极危物种[3]。
• 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
•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中[1] [3]。
• 在2008年被列为edge物种(具有独特进化意义的全球濒危动物)之一[2]。
• 目前野生种群主要面对滥捕的情况,栖息地的破坏也减少了它们的生活空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