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繁殖
•白眼潜鸭迁到繁殖地时已基本成对,繁殖期4-6月。通常营巢于水边浅水处芦苇丛或蒲草丛中,属浮巢,通常漂浮于水草丛间或半固定于水草上,可随水面涨落而起落。也营巢于水域附近草地上。巢由干的植物茎叶构成,内垫有大量绒羽。每窝产卵通常7-11枚,偶尔有多至14枚的。刚产出的卵淡绿色或乳白色,以后逐渐变为淡褐色,大小为44.8-47.9毫米×35-37毫米,平均47毫米×36.2毫米。雌鸟孵卵,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前往换羽地换羽,孵化期25-28天。雏鸟早成性,在雌鸟抚育下经过50-60天即能飞翔。
特点
• 潜鸭类极善潜水,但在水下停留时间不长。常在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水面活动,并潜伏于其中。
食性
• 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主要为各类水生植物的球茎、叶、芽、嫩枝和种子。也食动物性食物如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蠕虫以及蛙和小鱼等。常在水边浅水处植物茂盛的地方觅食。
行为
• 迁徙: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迁到繁殖地。10月初至10月中旬从繁殖地开始南迁。迁徙时成群,常成十多只至几十只的小群,很少有上百只的大群。
觅食活动主要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多在岸上休息或飘浮在开阔的水面上睡觉。觅食方式主要靠潜水取食,一般多在水不太深的地方,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将头伸入水,或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
社会
• 性胆小而机警,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仅在繁殖后的换羽期和迁徙期才集成较大的群体。
保护及威胁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近危(nt)。
物种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环境恶化的压力,受人类活动及建设影响的湿地环境污染、退化和破坏,以及受外来物种影响导致的栖息地进一步退化。其他威胁还包括猎捕、铅中毒和与其他物种杂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