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话猪之它们竟然和猪有联系?
2019.10.27

还记得这些字的读音吗?“豚、豰、豯、豵、豝…”整理一下,古人对猪的叫法还真不少,单从这点就可以看出,猪与人类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猪年话猪,小编今天就来和你讨论几种名字和猪有关的动物。

 

全能运动员——水豚

小而圆的耳朵,短而有力的四肢,桶一般粗壮的黄褐色身体,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第一种动物就是水豚。

(摄于长隆海洋王国海鸟世界)

 

单看外表,就知道它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了。远远望去,水豚既像大号的老鼠,又像猪和鼠的结合体。最早发现它们的欧洲自然学家称水豚为水猪,也叫奥利诺克河猪。虽然水豚名字和外形都与猪有关,但水豚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啮齿动物。它们的门牙非常有特点,可以终生不断地生长。水豚看似安静笨拙,却是个“十项全能运动员”,它们的小短腿在陆地上快速奔跑时,时速可高达50公里,和马不相上下。它们还是个游泳潜水高手,遇到危险时,它们会跳入水中躲避,它们的憋气时间可长达数分钟,甚至能在水中休息和睡觉。半水栖属性的水豚需要终生生活在植被覆盖茂密的森林和湖泊旁,由于人类对于森林的大量砍伐,它们的生活现正遭受着危机。

 

微笑女神——江豚

说完水边的豚,我们就来说说江中的豚。说起江豚,翻看古人的文献,就知道江豚大有来头。古人把它视作神兽,还将它们看作江上船只安全行驶的守护者,清代赵之谦绘制的《异鱼图》中就有一个猪面鱼身的家伙。著名的《海错图》中也描绘了这样一只灰黑色的体表,吻部较短,圆润微凸的额部,尾部扁平,没有背鳍的“大鱼”。如今学者在研究分析中发现,这些描述所说的就是江豚。江豚的眼睛很小,跟其它鲸豚类一样靠回声定位来“视物”。灰灰的体色,扁平的嘴巴再配上圆润的额头,看起来就像一个笑容可掬的小和尚。江豚在亚洲的印度洋及太平洋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沿岸海域均有分布。其中现存数量最少的长江江豚,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及其大型通江湖泊中,是江豚属也是整个鼠海豚科里面唯一的淡水种群。长江江豚的分布区域狭窄,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少数支流与湖泊,与人类的活动区域高度重叠。长江渔业、航运业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带来的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威胁着长江江豚的生存。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江豚的种群数量急速下降,目前长江江豚的现存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要少。

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

如果说江豚是水中国宝,要说同样珍贵的,还有被冠有“中华”二字的中华白海豚。

(摄于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中华白海豚展区)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白色的野生动物常被视为祥瑞,白色的海豚当然也不例外。中国最早发现中华白海豚的纪录是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的渔民更是亲切地叫它妈祖鱼,也称之为海猪和白忌。事实上,它们的体色白得可不简单。中华白海豚小时候的身体是灰黑色的,随着成长,它们的头部、背部、体侧和鳍肢上会散布着许多深色斑点,体色也会渐渐变浅,成年后的它们体色才会变为粉色或白色,斑点也消失不见。

中华白海豚在野外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部沿海,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区域。不同于人们通常的印象,大部分海豚的活动范围都不限于远海大洋,而是经常来到近海觅食。海豚家族中,中华白海豚又是典型的近海种类。它们最喜欢浅海、海湾水域,甚至有时游入内河。而人类渔网的误捕以及活动范围的扩大甚至在海中排放的垃圾和有毒化学液体……使中华白海豚的生存遭受着很多环境的考验,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个种群的数量仅有两千余头。

没想到吧,这几种动物竟然也能和猪扯上关系,而且同样身为哺乳动物的它们目前的生存状况竟然受到了不同的威胁。猪年“猪”事顺利,希望新的一年,在得到祝福的同时,我们也能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更好地去保护它们,让每一小只都能和它们的大家族“豚豚圆圆”。

(文/王圆彤 图/王圆彤)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有更好的体验,请将浏览器更新至最新版本!

顶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