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给地球一颗健康的心
2019.10.27

大家好,我是地球公公,我在这片浩瀚的宇宙中已经生活了46亿年。论体型,我在太阳系家族中算不上最大,但我的七个兄弟们都十分羡慕我,因为我有与太阳适中的距离,让我能够始终保持合适的“体温”;在我的身体周围还有一层天然的“保护伞”——大气层,帮助我抵御紫外线的侵袭,在各种有利因素共同推动下,我的身上开始孕育出多姿多彩的生命以及催生出灿烂辉煌的文明。

“地球之心”与“文明之匙”

如果说森林是我的肺,湿地是我的肾,那一望无际的海洋便是我的心脏。就像动物的心脏为身体各个部位输送血液一样,海洋也将全球七个大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覆盖了我身体表面积的71%,能够调节气候、产生氧气、孕育生命、推动循环,在我数十亿年演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我身上诞生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海洋有关,它就像是天然的“温床”,催生出原始的生命;前赴后继的浪花为陆地带去单细胞生物;在日复一日的锻炼中,两栖生物开始出现,它们离开海洋登上了陆地,并在岁月的长河里演化出缤纷多样的生物群体,包括一种非常聪明的灵长类动物——人类;人类热爱思考,不断探索,建立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发明了各种新物质、新材料,推动地球从原始社会迈向科技时代,而海洋正是开启这一智慧与文明之门的关键钥匙。“心塞”不止一点点

但是近年来,我的身体渐渐出现了各种不适,并不是因为我上了年纪,而是人类向海里无节制丢弃的塑料垃圾污染了海洋,我的行星兄弟们都说我不像以前的“蓝精灵”了,这让我感到非常地“心塞”。倘若要问海里最多是什么,想必大家都知道是“水”,但要回答海里第二多的是什么,答案或许有待商榷,放眼望去,到底是鱼多还是塑料多呢?

每年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至少就有800万吨,通俗地讲,相当于每分钟都有一辆满载的垃圾车把塑料垃圾倒入海洋。塑料制品产量巨大,人类对塑料制品需求也呈与日俱增的态势,但它们的回收利用率却仅有14%,这就意味着85%以上的废弃塑料制品都将成为垃圾被丢弃,这些垃圾最终会去到哪?我想,海洋是它们主要的“归宿地”。

排放到海中的塑料垃圾随着洋流聚积成片,甚至可以绵延扩散数百万平方公里。塑料垃圾严重威胁着海洋动物的生存,我目睹过太多的例子:海龟误将海面漂浮的塑料残片当做海蜇吃掉;海豚在进行回声定位捕食时,误将水中漂浮的塑料袋当做乌贼吸进肚子里;信天翁、海燕和海鸥等海鸟受到 “嗅觉陷阱”的干扰而屡屡吃下致命的塑料垃圾,有的海鸟甚至用塑料来哺育幼崽……海洋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保护海洋要“塑”战速决

“6月8日——世界海洋日”又到了,今年的主题是“清洁我们的海洋”,我希望大家不要仅仅把它当做一个节日、一句口号,更多的是要通过这个节日,正面审视全球性污染及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给海洋环境、海洋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切实措施,维护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各位大小朋友都是为我治病的地球小医生,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从现在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多选用环保的可再生材料,从源头遏制塑料垃圾的堆积,那一定能够大大舒缓我的“心病”,我也会还给大家一片蔚蓝澄澈的大海,变回那个大家熟悉的“蓝精灵”。

  

(供稿/刘少君 图片/刘少君 )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有更好的体验,请将浏览器更新至最新版本!

顶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