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持钢鞭将你打” —中华鲎
2019.10.27

“我持钢鞭将你打”是《阿q正传》里阿q最经典的一段唱词,源自绍剧《龙虎斗》。在海洋王国也有这么一位戏剧演员—中华鲎,中华鲎每天兴致一好,就会自己搭个戏台,然后就演起了这一出戏:

首先,立起剑尾,将身体支起来,在它的头胸部和腹甲之间形成一个近于45度的夹角,然后再猛地一使劲,翻个跟斗,肚皮就朝上了;再立起剑尾,猛地一使劲,身体就又翻回来了。在舞台上,这位翻跟斗翻得如火纯青的演员就这样一个跟斗接着一个跟斗,好不精彩。另外,旁边的客串演员—海星也会跟它对上几个来回。不是海星把中华鲎打趴下,就是中华鲎把海星牢牢制住。就像是两个小朋友在打闹,相当有趣。

海底远古遗民

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隶属于现存四种鲎之一,是世界上现存颇早的已知生物,在4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就已出现。同一时期,原始昆虫和两栖类动物才刚出现,鱼类初步发展,恐龙还尚未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甚至比它还晚出现的动物或进化,或灭绝,只有中华鲎一直保持着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故被生物学家称为“活化石”。科学家这种现象为“演化呆滞的类群”,用达尔文的理论解释是指一类生物在生存过程中并没遇到过竞争。在我国关于中华鲎的具体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唐朝刘恂的《岭表录异》):“鲎鱼,其壳莹净滑如青瓷碗,鏊背,眼在背上,口在腹下,青黑色”。

 

奇特的长相

在海洋王国,总有不少游客指着中华鲎说:“看!这只螃蟹会翻跟头!”,不过中华鲎跟螃蟹有很大的不同,螃蟹的身体由头胸部与腹部构成。而中华鲎是由3个相连的节肢构成:头胸部、腹部和一根长长的剑尾。中华鲎的头和胸是连在一起的,头部较圆厚,胸部较扁平。头胸部上顶有一个宽阔的硬质甲壳背甲,呈青褐色或暗褐色。眼位于头胸甲壳上方,口位于腹部下方。有趣的是,中华鲎在岸上活动时,往往是雌鲎驮着雄鲎。雄鲎与雌鲎的身型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雄鲎的背甲较为凸出,雌鲎的背甲较为低凹,雄鲎的前4条附肢呈钩子状,雌鲎的附肢呈钳子状(利于雄鲎趴在雌鲎背部);雄鲎的尾部还长有较多的小刺,雌鲎的尾部较为光滑(小刺可增加雄鲎本身身体的摩擦力而不被海水冲落)。

海底鸳鸯

在我国南方,中华鲎还有一个特别浪漫的名字—海底鸳鸯鱼。这是因为雌鲎和雄鲎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不同于其他类别的鲎,美洲鲎等鲎在交配前通常是一前一后地出现,而中华鲎在尚未交配前也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因而被我国沿海地区的渔民们戏称为夫妻鱼,意寓夫妻百年好合。

奇异的蓝色血液

大部分动物的血液都是红色的,而中华鲎的血液却是蓝色的。而且这种蓝色的血液一旦接触到细菌就会凝固成胶状物质。这是因为在中华鲎的血液中没有白细胞,只有一种变形细胞。当细菌侵入,变形细胞便释放出一种凝固性蛋白,导致血液迅速凝固,从而阻挡细菌的传播。就像是《x战警》里的冰人,不过中华鲎不是用冰包裹敌人,而是用自己了不起的化学反应。医学上根据这一特性创立了鲎试剂检测法,能够检测出病人是否有细菌感染,为急诊病人节约了大量时间。不幸的是,也因为这一特性,中华鲎开始遭到了大量的捕杀。目前,鲎的数量已开始明显减少。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这个物种的珍贵性,医学上也在试验新的方式取代鲎血的采取。在我国,鲎也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此,希望大家能够保护好这个物种,不要让这个物种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有更好的体验,请将浏览器更新至最新版本!

顶部

网站地图